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» 推荐阅读

当老师,除了吃苦,还要会取巧

发布日期:2016-09-14   阅读次数:

欢迎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刊社出品的“好老师”微信,点击标题下方的“好老师”可以订阅哦!

 有人曾总结说:当老师就得扛得了压力,受得了苦,经得住折磨,耐得住寂寞。

如此苦做,就能做出好的业绩吗?答案是不一定。如果苦做再加上“巧做”呢?也许就是事半功倍咯。

 特级教师、全国优秀语文教师、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余映潮说,“我是一个“苦做”一辈子的人,但我也非常善于“巧做”。巧做可以赢得时间,提高效率,多出成果,优化思维,增添乐趣。

 余老师几十年来在各类专业报刊上公开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500余篇,被“中国知网”收录的教学论文达600余篇,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的论文达40余篇,出版了等14本专著。

这样的成果,可是要“苦做”加”巧做”的哦!他是如何“巧做”的呢?赶紧来看看。

 

1.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

“耐力是一种智慧”,善于利用时间就是“巧”,巧在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,做尽可能多的事情。我对自己说:每天做一点,趁着年轻多做事,没有业余时间,就没有课堂教学的专家。

 我对时间的珍视是随时的。如2012年4月17日的日记片段:

行程:乘九点的D124次动车组到郑州。约1点40到郑州,下车进餐,然后转乘16点的D133次动车组到邢台,将于下午6点半到达。

 在从汉口到郑州的动车组上:

(1)写完了一篇关于新课标解读的文章,

(2)评点完了珠海市余映潮工作室学员的16份论文作业。

(3)给“语文潮”整理了三篇“余映潮的足迹”的文章。

(4)写了一篇记录在江苏盐城讲课的短文。

(5)建立了一个《讲课日志》的文件夹。

 在从郑州到邢台的动车组上:

(1)写出了4月14日河南省济源市的讲课日志。

(2)上车后又花一个小时写出了我去年在徐州师大讲课的日志。

(3)然后打开邢台讲课的文件夹,开始温习功课。

……

直到现在,火车站、机场、宾馆,都是我的办公室。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,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法。我们无法追赶太阳,但我们可以利用它的光芒。

 

2.视学习方法为第一

我将学习方法视为提升个人素质的第一要素。“方法”二字,就是“巧”字。

 

我说过,如果1000名水平相同的老师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,那么最先到达优胜之处的便是技巧与方法最好的老师。我运用的最为得心应手的方法,就是“筛选提炼法”。将“筛选提炼”用于生活,用于思考,用于观察,用于研究,其含义就是去粗取精,变隐为显,化繁为简,发现规律。拥有了精华,发现了规律,等于做事有了最准确快速的通道。

 下面是我对课堂阅读教学中“重要弱点”所进行的分析与提炼:

(1)课外预读过份

(2)碎问不断

(3)教学流程中无切分、无示例、无小结
(4)没有让学生占有大量有效训练活动的时间
(5)小组活动代替了一切形式的教学活动
(6)花架子手法运用过多

(7)思想情感教育表面、显性化

(8)表现不出老师的语言素养、文学素养、教学素养

 

它们点示了规律,对大面积上的课堂阅读教学起了非常好的警示与指导作用,精练的8个短语,可以胜过洋洋万言的说教。优秀的学习方法,可以让我们“事半功倍”;优良的学习方法背后,是正确的思想方法。

 

3.有做目录索引的好习惯

从年轻时开始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,在我的很普通的事业追求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。

 

这是成就我的事业的终生受用的好习惯之一。阅读时顺手记下来的目录索引,让我手中的专业杂志成了永远的资料仓库,永远的前沿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“一蹴而就”和“一劳永逸”都是可能的。我可以根据我的目录索引随时欣赏到我所需要的学术资料的美姿。特别是一些“古老”的资料,更是少有人们积累的珍品。随便举一个例子,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的部分参读文献:

 

甄 居

以小见大 寓意深刻

《语文学习》1980.11.6

余永森

《邹》教学浅谈

《中学语文教学》1981.10.10

宋玉珂

“市朝”解

《中学语文教学》1985.12.45

洪镇涛

《邹》导读设计

《中学语文》 1986.7.16

汪蔚虹  陆精康

《邹》系“拟托”之文

《语文教学通讯》1994.9.28 

……

 

我觉得:在我积累的成千上万条的文章目录索引之中,沉淀着时间。当你根据它们找到“年老”的资料的时候,时间就会倒流,往昔时间的浪花就会飞溅到你的心里。我更觉得:在我积累的成千上万条的文章目录索引之中,隐含着“空白”。一个发现了空白并试着去填补空白的人,就开始在研究的正道上行走了。文献意识,是助你腾飞的隐形翅膀。

 

4.及时地将一切需要记下来的东西变成文字

 “一切需要记下来的东西”,主要指的是自己的想法,自己的做法,特别是自己的思想瞬间之所得,特别是思绪飞扬时候的思想火花。很多的时候,它们转瞬即逝。

 

将这些东西变成文字,就是随记,就是备忘,就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重要的思考、感悟与感受,就给自己未来的研究、未来的写作留下了永远不能抹去的提示。

 

下面是我积累的《课文中的“最”》:

反差手法用得最好的是《猫》

最能利用为作文范文的课文是《散步》

从篇到段最讲究展开层次的说明文课文是《中国石拱桥》

最有发散意味的课文结尾是《老王》

朗读时最要求读出“艺人”味道的课文是《口技》

片段描写的内容最为丰富的课文是《云南的歌会》

表现人物线条最多的是《孔乙己》

最有人生智慧的课文是《论语十则》

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是《心声》

……

 

处于学问研究之中的人,处于思维非常兴奋状态下的人,一切的随记都有可能被演绎成好文章。

 

5.保持目标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

知道往什么地方走,知道这个地方走不走得通,这就是知己知彼。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师的需要,多少年来我的研究方向就是“适合于教学一线的实用理论和技术”。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:

 

(1)研读教材的理论和技术

(2)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

(3)试题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技术

(4)微型专题研究的理论和技术

(5)论文写作的理论和技术

 

这个系统的工程,国内可能只有我在做。长年坚持,绝不懈怠;精耕细作,小步轻迈;不离学术,不离实践;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。我的小专题研究深化到了什么程度,从我提出的阅读课文的种种方法可见一斑:钻研教材,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:挖掘以求深,辨误以求真,发散以求活,变角以求新,连类以求趣,探幽以求奇;我们可以运用文本拆分法、妙点揣摩法、探究发现法、反复评点法、资料助读法、论文写作法等方法深化我们的课文阅读;课文欣赏有两个直接目的:优化教学方案,写作赏析论文。

 

总的来讲,我们可用8个字来概括教材阅读的总的方法,那就是“上下求索,左右勾联”,这8个字所表现的品得美、读得深、联得宽的境界,才是对教学、对教师最为有益的阅读境界。

 

……

 

对一项研究坚持多年,这就叫做目标集中。坚持一项研究,不半途而废,不功亏一篑,这就是智慧的方略。这既是“苦做”,也是“巧做”。学问做到了一定的精深程度,我们就能见微而知著。

 

6.乐于从新的视角研究问题

观察事物,分析事物,欣赏事物,定义事物,我非常讲究角度的新颖。“巧做”,很关键的地方就是要出新,而出新的途径可能就在于视角新颖。这就需要进行顽强的探究;寻求新“角度”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。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,我从“新视角”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全新的东西,其中以“板块式思路”和“主问题手法”为代表。这二者都比较切实地解决了大面积日常教学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。

 

对于“主问题”,我有过这样的阐释: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而言,可以这样概括“主问题”的特点、功能与作用:

 

(1)“主问题”是经过概括、提炼的,“主问题”的广泛运用将从大面积上提高语文教师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、研读课文的水平。

(2)“主问题”有利于课堂上“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”的开展,有利于“简化教学头绪,强调内容综合”。“主问题”的提出,是“预设”;由“主问题”而形成的课堂活动,是“生成”。

(3)由几个“主问题”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活动呈“板块式”结构,每一个“主问题”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产生有相当时间长度的课堂学习与交流活动,几个“主问题”层层深入,从不同的角度深化着课文内容的学习。

 

……

 

从教学的角度而言,创新的说法,创新的做法,给人们的不应该是奇异的感觉,而应该是原来如此、豁然开朗的感觉。

 

7.让细节出彩

做同样的事,让细节出彩的人就是在“巧做”。在学术上,在学问上,细节能够显示深度。

 

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人,就是能够进行反复琢磨的人,是可以将事情做得好上加好的人。

 

在“让细节出彩”方面,我的一些技术性的创造与发现,恰巧是老师们最为需要的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也就是最受欢迎的。如朗读的研究,人们做得够深入的了。但我的教学细节可以另辟蹊径。

 

教学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》,安排了“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吟诵这首诗”的环节,全班同学朗读此诗的细微的沙沙声聚合在一起,像轻涛拂过,震撼着大家的心灵。

 

《夸父逐日》,一篇不到40字的课文,我指导学生“读出雄壮与悲壮”,于是就把学生深深地带入了课文。

 

教学《沁园春•雪》,第一环节的朗读教学中使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朗读“指令”:吐字要有力度。此“令”一出,学生的朗读顿时昂扬了起来。

“细节出彩”到了一定的程度,其结果就是“美化事物”。

  

8.创意在先

“创意在先”,指做事、写文章之前先寻求“点子”,而“创意在先”这四个字本身表达的就是一种“巧做”的理念与手法。追求“创意”,既是“新”又是“巧”,既要“新”又要“巧”。

所以,追求“创意”的过程一定伴随着“巧做”,尽管它有时让人呕心沥血,但同时它也让人另辟蹊径。“创意”之新同样地体现在“角度”之上。“角度”与众不同,便有了个性,于是就叫做有“创意”。

 

如关于课文《说“屏”》教学的全新创意:

读写结合,课文内容再表述。

 

课堂教学思路是:

(1)要点式表述――请同学们提取这篇课文的要点,以整体了解课文内容。

(2)解说式表述――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对课文要点进行解说,以进一步将学习过程深深地引入课文研读之中。

(3)提炼式表述――请同学们综合全文内容,简说什么是“屏”,这是利用课文来训练学生的提炼与组合能力。

 

这样的设想是别人从来没有进行过的而又是可用可行的,于是它就是创新的。

“创意”,也与人生的旅途有关。

 

我曾经自豪地说过:

46岁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学语文的教学案例,是我人生中绝妙的创意。

 

我曾经自豪地说过:

50岁过了学讲中学语文的课,是我人生中绝妙的创意。

 

我也曾经自豪地说过:

60岁过了学讲小学语文的课,更是我人生中绝妙的创意。

 

它们让我人生的事业到达了新的高度。

 

2016年,我70岁。

我的前面,还有新的工作高度。

 


 

 

作者:余映潮

实习编辑:韦国峰

责任编辑 :程恺伦

感谢余映潮老师提供帮助!


CopyRight © 2008-2023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-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 负责人:张满户  网管员:姬燕  地址:陕西·杨凌  邮编:712100  陕ICP备05052063  技术支持:贝塔网络